《Disney +》 迪士尼、Marvel、彼思、星球大戰…  歷經34年再度復活!紅白機名作ARPG「月風魔傳」將推出續作「月風魔傳:不朽之月」!   《Returnal》:令人難忘的海伯利昂之戰製作特輯   獎金總額1,000萬日幣!由專業6團體進行電競比賽「決勝時刻 專業對抗戰」正式開打!   累計販賣數突破450萬套!!《惡靈古堡8村莊》發布追加DLC 還有「那部影片」人氣感謝活動…?   《Sifu》全新預告片,推出視窗已更新   《Hades》於8月13日登陸PS4和PS5   在《漫威復仇者聯盟》中創造瓦干達的世界   傳聞中的能量飲料「KIIVA」!KIIVA ENERGY將贊助使用Unreal Engine的音樂直播活動「RECOILR」! 

這些不是 Apps…

科技
繼續昨天的「製造業思維」話題,前兩天在信箱裡收到了一封我在行動軟體 OEM 公司上班朋友寄來的信:
Dear Jamie, My customers are looking for some apps: Spotify, Napster, Rhapsody, Sirius XM, Vimeo, NBA, HBO GO, Twitter. Do your companies build similar apps? XXX
先說,我跟這個朋友很好,而他也只是在幫他的客戶找解決方案,所以這整件事情並沒有誰對誰錯。但我想要點出的是當你發現硬體產業這麼方便的把「Component Sourcing」(找零件) 的方法直接套在找 Apps 上,這會讓人非常擔心他們對「網路產業」的理解程度,和他們能不能真的好好利用一個 App Ecosystem 來提升自己的競爭力。

這些不是 Apps

首先,上面提到的這些根本不是 Apps。Spotify, Napster, Rhapsody, Sirius XM, Vimeo, NBA 和 HBO GO 都是「內容服務」,Twitter 則是「社群服務」,它們只是透過 Mobile Apps 來當作其中一個接觸消費者的管道。除了 Apps,這些服務都有自己的網站,Sirius XM 甚至有「衛星收音機」服務,而 NBA 更是有「實體運動比賽」,Twitter 則有自己的生態圈。簡單的用一個「App」就框住這個服務,就好像說 7-Eleven 的一家門市就是它的全部一樣。

更不是 Components

更重要的是,這些「S-Apps」(Services as Apps — 偽裝成 Apps 的網路服務) 也不是 Components。零件包在你的手機裡面,對於消費者而言是隱形的,但 S-Apps 卻是站在你手機前面,天天與消費者互動。很多時候,他們甚至忘了在用的是哪一支手機,因為 Apps 的體驗都是一樣的。Apps 的壽命也比你的裝置長,消費者每年兩換一次手機,但是拿到新機的第一件事情,一定是裝上 Facebook、WhatsApp、Viber、Skype、Google+、Twitter 等這些他們慣用的服務。不相信你可以試試看賣給消費者一支不支援 Facebook 的手機,看看你賣得動賣不動。

獨特的服務

而或許對你來說,同種類的 Apps 「看」起來都差不多 — Facebook & Google+, Twitter & Weibo, Kindle & iBooks, Spotify & KKBox,反正功能都大同小異。但你必須要知道,對於消費者來說,這些都是獨特、不同的服務 — 否則 Google+ 也不用這麼辛苦說服大家拋棄 Facebook 了 (你可以想像 Google 如果說:來嘛,改用 Google+ 嘛,反正和 Facebook 都是差不多的啊!– 這行銷方式有可能會 work 嗎?)。所以「Similar Apps」的這個說法更是令人心寒,因為那是對於消費者需求的一種漠視,一種把每個服務間的差異性直接和 component 間的差異性劃上等號的驕傲心態。 而這,就是我最擔心的。我們的整個產業、整個社會,埋頭在「製造思維」中,卻沒有發現這個世界已經變了。科技業其實早已不再是科技業,網路的蓬勃發展,早已讓科技變成躲在幕後,輔助服務提供的管道 — 請問,今天還有任何消費者是為了「使用尖端科技」而買電腦的嗎?當然沒有。他們買電腦只有一個目的,就是要上網。 因此,說穿了,所謂的 Mobile Internet 或是 App Economy,其實只不過是「零售、服務業網路化」的最新一個次發展罷了。所以各位,別再想 Apps 了,在那之前,想想消費者需要的到底是什麼樣的服務吧。 (Image via jorgeq82, CC License) 轉載網站
TechNow 當代科技

隨機科技新聞

Addidas